作為互聯網從業人員,尤其是PM和設計師更需要對新鮮事物保持敏感、好奇和深入思考。申請公眾賬號的初衷,就是為了學習思考產品邏輯,因為只有不斷去用,去嘗試,才會了解為什么這樣設計,是不是還有不夠方便完善的地方。另外,也是因為自己平時更多側重產品設計,對于產品的運營推廣接觸比較少,希望借此機會來提升產品運營能力,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實踐才能出真知。
運營一個微信公眾號,你首先得明白這三點:
1、想清楚你的微信公眾號是不是有明確的定位:給誰看的,訂閱了有什么用。
2、沒錢沒名氣沒資源的個人勸你還是想清楚要不要做微信公號營銷推廣,真正操作起來你會發現這個比想象得難得多,微博上因為從眾效應可以引起廣泛傳播,但微信不同,微信就是個閉環,所以你所有的粉絲都得通過微博等其他媒介來吸引,而且機構、企業因為資金、資源等相對充分,上量要快得多
3、別相信所謂的微信粉絲3天過萬技巧,老子都試過,純TM扯淡!搖一搖、漂流瓶那種方式根本沒人理你!大家都在搖妹子呢,你TM發個垃圾信息,誰鳥你啊!
營銷推廣
話題營銷
營銷的本質是制造差異,有了差異才有傳播點。推廣自己的微信公眾號需要貼二維碼,但微信公眾號有上萬,怎么讓自己的二維碼脫穎而出呢?后來看到別人的二維碼都是靜態不會動的,于是我就決定讓我的二維碼要動起來,這樣一下子就和別人不一樣了(gif動圖,看不到動圖點擊這里查看:http://t.cn/RvFd5Qr)。別人的二維碼都不夠屌,我的二維碼就要夠屌夠有趣。于是有了下面這個二維碼,我在微博里傳播,有人神回復:“很屌的二維碼,它教會我們,不要只顧著打炮,看好自己的鳥。。。”所以,只要你的東西有趣,具備話題點,就有人幫你傳播。我在某BBS論壇貼了這個二維碼,起了個“雷人”的標題吸引眼球,結果竟然收到了七百多個回復!
事件營銷
比如微信5.0出來時打飛機非?;?,我在知乎回答了微信 5.0 里的打飛機游戲是誰做的,幾小時就獲得了上百的贊同,我就迅速在微信里面組織了微信打飛機的技巧等做成一個專題,并在知乎里面提示關注并回復“八卦”了解更多打飛機背后的八卦、技巧,從而把大量關注這個問題的知乎用戶引流到我的微信里。這個時候就考驗你對事件是否足夠敏感,是否具備好的執行力。
渠道推廣
上面的二維碼容易吸引眼球,但無法表達我的微信公眾號的一些內涵,于是我又設計了如下公眾號,同樣要求與眾不同。你可以看到二維碼中寫著“好設計,更有愛”,邊上還有一個iPhone手機,手機中的笑臉象征著有愛,燈泡象征著創意和靈感,手機標識表明關注移動互聯網,右側畫著拿著工具的猿人,隱喻使用工具(思考)讓猿從動物進化為人,希望能引發大家對設計、對體驗的思考,做出有愛的好設計,一起進化。
我整理了一個產品經理必讀書籍系列然后上傳到網盤、包括QQ群共享里,甚至群郵件里。發群郵件里措辭很重要,不然會被群主屏蔽掉,有兩點要注意:第一你的東西確實對大家有幫助,第二就是措辭,表達出來這個東西怎么對大家有幫助,而不是一味宣傳自己。我在PDF的頁腳上加上水印。一開始加的是文字水印,后來發現單純的文字不能引起視覺上的刺激,就添加了一些小圖片。包括措辭也不斷修改,最初的版本告訴用戶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有什么什么好處,然后仔細想想這個完全是站在我自己的角度,我希望他關注微信號,應該換位思考,告訴他想要什么什么(這個什么必須是他感興趣的)只要關注我的微信號即可。雖然只是調整了句子的結構,雖然是一個意思,但卻是思維模式的改變。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不斷的迭代修改。在極客公園、鈦媒體等科技媒體發表文章,還有我自己的微博背景圖、個人介紹甚至郵件簽名里都會貼上二維碼或微信號。文章質量高傳播廣也能帶來一定量的用戶。其他渠道雖然短時間內不能帶來大量用戶,但這是個細水長流的過程,積少成多。
用戶互動
吸引了用戶只是第一步,是基礎,吸引來用戶,還要用好的內容和互動把用戶真正留住,這個是長期的過程,但也有一些技巧可循。我個人是把微信號當做產品來做,把粉絲當做自己的用戶和朋友來對待,我個人更喜歡稱他們為我的用戶,而非粉絲,因為粉絲的稱呼好像感覺他是仰視你的。但用戶則是平等的。
重視每個用戶
電影壽司之神里面說,如果你喜歡你的工作,你就會不知疲倦,從里面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每個原材料你都會挑選最好的,每到工序你都會不斷思考怎么做得更好,給用戶帶去更完美的壽司。其實做產品也是相同的,你從用戶大段的回復中、從閱讀、認可甚至挑戰你的觀點,你都會獲得滿足。之前我在某科技網站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一些觀點有個用戶不認可,半夜12點給我發了四條建議,1000千多個字,措辭也很不友好,一開始我很生氣,覺得對方挑釁我,立即逐條反駁。后來仔細想想,自己其實做的不對,別人半夜十二點來給你提建議,無論對與不對,你都應當靜下來來想想。何況我的觀點不一定是正確的。對于用戶的消息我會盡量做到每個用戶必回,如果粉絲數過多做不到也要都看過,并統一向他們解釋意見都看過了。尤其是大段的文字回復,看到的時候很感動。要知道,手機上輸入很不方便,但用戶輸入這么多文字,就是對你的認可,或者對你提出衷心的建議。當發現用戶發重復消息時(通常意味著他很無聊),我給他講笑話。當有些用戶升級iOS7丟失了一些微信表情,我找來下載地址發給他。對用戶的聲音及時反饋。因為微信后臺的限制:必須電腦登錄,所以他們回復而我又不在電腦旁時,我就設定了自動回復,讓他們可以有急事可以私信我的微博,因為微博隨時隨地用手機就可以上。
突出個人風格
媒體網站會盡量移除個人風格,但這卻恰恰是個人運營的公眾號最大的特色:告訴他們你個人的想法、狀態等,這樣用戶感覺到呈現在自己面前的是有個性的人。這是一個信仰缺失的年代,這個時代的用戶和消費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渴望得到認可。這也是為什么像海底撈、黃太吉、三只松鼠堅果等越來越多商家因為卓越的體驗而成功。這是時代和社會的大勢。大家已經厭倦了諸如“你的意見我們已經記錄,謝謝反饋”之類的冷冰冰的毫無感情的套話、官方答復。比如上次杭州暴雨,我在推送的文章末尾提醒大家路上積水很深,回家注意安全。雖然這種提醒不一定有實際用處,但是他們能感覺到有人在關心他們,他隨手關注了一個微信號卻獲得了一個從未見過面的人溫馨的提醒,內心是溫暖的。
超越預期
前段時間在微信里搞了個關注送書活動,說給他們送出我個人很喜歡的《簡約至上》,講交互設計的。后來篩選出名單后,另外給每人額外贈送了一套彩色的長尾夾,還有一張明信片,雖然這增加了我的時間和金錢成本,但卻可以給他們帶來驚喜。后來活動結束了有個朋友知道了,就關注了我微信來問:“請問,您之前贈閱的《簡約至上》還有沒有呢?我好感興趣”雖然活動已經結束了,但我還是單獨買了一本送給她!如果多花幾塊錢可以讓這個朋友對感到很滿足,何樂而不為呢?這個和老羅買手機送給熱心的朋友刷錘子OS是一個道理,當然我是后來才想到兩者異曲同工。
制造懸念
上面的明信片其實也有很多值得說道的地方。首先這個是很有意思的微信刮刮卡明信片,我把自己的祝福寫在明信片的綠色的微信語音泡泡上(因為是通過微信結識的所以采用微信泡泡明信片的方式),對方只有刮開才能看到,感覺跟買彩票一樣帶有懸念。我在寫祝福的時候就在想,我收到怎么樣的明信片才會驚喜呢?然后不斷琢磨,想到每個用戶都是與眾不同的個體,要給他們打造獨一無二的體驗。明信片的郵編0我都畫成了表情符號,在明信片里把寫上了來自“你猜多少”公里外的祝福。因為每個人和我的空間距離是不一樣的,這樣他們可以感受到我這份明信片是專門寫給他的。我在每張明信片的末尾會寫上我的名字,其實就是為了告訴他們公眾號后面的我是個有姓有名的人。在寄出后,我會告訴他們,讓他們有所期待。這個活動相當成功,收到明信片的不少朋友都熱情地回復我:“Wow,挺有趣,此時此刻的心情:小確幸。真的不會想到能收到陌生人這么有心的一份禮物~又相信世界充滿愛了。”有個朋友說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收到你的書和明信片真是溫暖,甚至還有人不舍得刮開。你看你花時間做了個事,卻給別人帶來了這么多溫暖。其實他們不知道的是他們也給我帶來了快樂,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能得到他們的認可,這是一種莫大的幸福。制造懸念,是為了調動用戶的好奇心,讓他們更積極的參與互動,讓一切變得好玩。包括利用微信本身的一些彩蛋來互動。
關注細節
細節其實很重要,雖然不少細節你做了,但用戶并不知道你的考慮或者背后的故事。上面的明信片原本我可以直接夾在書里寄過去,但我特意在給每個明信片套了個信封或者保護袋,為什么?絕大多數粉絲他們不知道,以為我隨手為之。其實我是擔心刮刮卡外面的涂層在物流運輸過程中碰撞被掛掉,完全影響了他們收到卡片時的心情。我所有推送的文章,都要先發給自己測試,從標題、措辭、排版、圖片的選擇等等,每個細節都力求做到最好,所有的都會先發到自己手機上預覽,有時候一篇文章要發給自己測十多遍。不用過多的圖,圖片在不影響閱讀的體驗下盡量壓縮,避免加載時間過長用戶中途就放棄了。在文章里面發些很酷的配圖,要和文章主題有關系,這樣粉絲們更愿意看,首先看圖就吸引住眼球了,接下來才是文章質量。在文章里面突出重點,文章過長有時候用戶會被各種事情打斷,也不一定有耐心看,這時候突出重點,把綱領性的話和重要的句子通過字體加粗、變大等方式凸顯出來,節省用戶的時間。
最后,不要把他們當做粉絲,把他們當朋友去對待,一切都簡單得多,你也能從中獲得快樂。
本文地址:http://murenxiang.com.cn//article/2020/1123/21874.html